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河北省草原鼢鼠寄生蚤及流行病学意义的研究
吴晓明, 史献明, 宁智波, 高文林, 王强, 王卫东, 陈永明, 杨顺林, 王治宇, 胡乐乐
摘要753)      PDF (835KB)(914)   

目的 调查了解河北省草原鼢鼠寄生蚤种类、组成及其染疫情况,及时掌握其在鼠间鼠疫流行时的地位和参与程度,为更好地控制鼠间鼠疫提供科学依据。方法 以挖掘法捕获草原鼢鼠,采集其体外寄生蚤进行分类,分离鼠疫菌。结果 共发现蚤类3科7属9种;细菌学检验草原鼢鼠111只,蚤细菌培养68组715匹,未分离到鼠疫菌;血清学检验血清88份,未发现鼠疫菌特异抗体。结论 凶双蚤为草原鼢鼠的主要寄生蚤,同时携带多种自然染疫的蚤种,有可能参与鼠疫流行。

2012, 23 (2): 154-155.
草原鼢鼠实验室饵料筛选试验
史献明, 王强, 高文林, 吴晓明, 宁智波, 王卫东, 王治宇
摘要864)      PDF (911KB)(801)   

目的 寻找对草原鼢鼠适口性好的饵料以配制毒饵,在草原鼢鼠交尾的高峰期进行防治。方法 以当地常见的饵料胡萝卜、马铃薯、红薯、玉米、花生米、莜麦分别做适口性对比。结果 胡萝卜对其他饵料摄食系数单独对比为0.65、0.36、0.39、0.25和0.44,群饲对比为0.50、0.90、0.01、0.21和0.13,以胡萝卜适口性最佳,马铃薯、红薯的适口性也较好,玉米、花生米、莜麦适口性差,群饲摄食系数均<0.30。结论 防治草原鼢鼠以含水量较高的胡萝卜、马铃薯、红薯作为饵料配制毒饵为佳。

2011, 22 (6): 538-540.
张家港口岸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调查
杨朝春,王卫东,许剑鸣
摘要1309)      PDF (336KB)(1011)   

【摘要】 目的 了解张家港口岸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, 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。 方法 采用夹夜法。结果 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,张家港口岸的鼠密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。此次调查,鼠形动物4年的平均密度为0.10%,以小家鼠为优势种,占48.42%,其次为褐家鼠和麝鼩,分别占25.79%和24.43%。鼠密度于4、9月呈现两个高峰,其中2004年鼠密度分别为0.35%和0.31%;于12、1月和6、7月呈现两个低谷,约低于0.05%。食堂和防护带密度较高,达到0.13%,仓库最低,为0.03%。结论 张家港口岸鼠形动物以小家鼠为优势种,应在其繁殖高峰前后采取综合防制措施,降低鼠密度,预防传染病的发生。

2009, 20 (4): 369-371.
湖北省蕲春县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研究
王谷生1;岳木生1;谭梁飞1; 张令要1; 张继坤2; 王卫东2; 宁振兴2
摘要1392)      PDF (294KB)(750)   
目的 探讨蕲春县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,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。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。结果 在湖北省蕲春县分别于1990年、1995年、2000年、2002年、2005年和2007年进行6次褐家鼠抗药性监测,共208只测试鼠,仅有3次各有1只存活,且后4次监测的试鼠无论雌雄、最低和最高平均致死剂量,都明显低于1995年以前的水平,但平均致死天数较1990年首次监测时有所延长。结论 蕲春县在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灭鼠23年后,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高度敏感,对抗凝血药物的耐受能力均低于黄胸鼠和小家鼠,可以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灭褐家鼠。